从去年5月全国首届全国“红旗杯”班组长大赛启动到今天,已经一年过去了。回忆当时盛况,至今历历在目。大赛设立10条赛道,机械冶金建材工会组织参加了机械、钢铁、有色金属、建材4条赛道的竞赛,参赛班组长16万名,在全部赛道中名列前茅,取得了优异成绩。
这一赛事是从机械冶金建材工会起源的。2020年,我会与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举办“红旗杯”全国机械行业班组长管理技能大赛,截至2023年共举办4届,累计110个工种、17万名班组长参赛,课程学习时长134万小时,闯关练习830万人次。更早些时候,从2016年开始,我会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共同主办“中国铜业杯”全国有色金属行业班组长管理技能竞赛,被列入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,屈指算来已进入第10个年头。通过竞赛选拔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班组长,累计产生5个“全国工人先锋号”优秀集体,有155人获一等奖,307人获二等奖,462人获三等奖,以及48个优胜团体奖。后来赛事又扩大到水泥行业,2023年首次举办就有114家企业、2000名班组长参赛,20万人次在线闯关。从这一意义上讲,我们对“红旗杯”有着更深的感情、更多的感受和体会,在此与大家汇报分享。
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开展班组建设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,著名的马恒昌小组经验就出自机械工会。20世纪80年代,“马恒昌小组式班组”“质量信得过班组”创建活动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。但是应该承认,举办班组长竞赛还是新生事物。早在“中铜杯”和机械行业“红旗杯”办赛之初,首先遇到的是认识问题:如果参照职业技能竞赛的话,班组长算不算一种职业?应该具备怎样的技能?怎样开展竞赛?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,班组长尚未进入国家职业大典,但全总和相关研究部门已向人社部提出申请新职业建议书,提出了班组长的职业定义和7项工作任务、6条从业要求,精准定义了班组长的职业特征。这样竞赛就有了基本依据和遵循。接下来的问题是,如何开展竞赛?机械冶金建材系统企业类型多种多样,班组情况千差万别,更何况推广到各个产业行业之中。我们认为,需要在个性中提炼共性,又在共性中体现个性。经过调研我们选定了“综合管理”这一班组长面临的共同课题,确定了竞赛的目标和方向。
基本问题确定之后,我们在组织开展本产业竞赛和参加全国首届“红旗杯”竞赛方面做了以下工作。
一是明确宗旨,确立主题。竞赛以“育班组精英、铸大国重器”为目标,立足行业绿色化、智能化发展要求,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,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,针对企业基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,促进班组长综合能力提升。这一主题在全国首届“红旗杯”竞赛中提炼为“培育卓越班组长,共筑制造强国梦”。
二是充分准备,精心组织。赛前邀请了包括马恒昌小组在内的著名企业班组长、多年办赛的行业专家、历届参赛获奖选手分别召开座谈会,听取办赛经验、参赛心得,以及对大赛的意见建议。组织相关行业协会共同编写机械、钢铁、有色金属、建材赛道《竞赛大纲》,提出班组长六项能力要求(首届全国“红旗杯”竞赛扩展为八项)。分别制定各赛道竞赛组织方案和技术文件,明确竞赛内容和评价标准,使参赛选手有据可依,有的放矢。在竞赛命题上,兼顾共性与个性,针对不同行业特点,抽取共性因子,增强竞赛的“可比性”。围绕班组日常七大管理任务,以及智能制造、现代管理知识、方法及工具应用等相关内容,及时充实完善新的内容知识,设置竞赛题目注重增强通用性、普适性,避免不同行业选手“隔行如隔山”的陌生感。
在首届全国“红旗杯”初赛阶段,广泛发动各企业班组长积极报名参赛,各赛道都出现许多满分选手。复赛阶段,各赛道按照竞赛方案认真组织竞赛。竞赛中结合行业实际,注重知行合一,强调理论与实操相结合。机械赛道设置作业现场观察模块,建立机械加工、冲压等4个作业场景,考察选手实操能力。钢铁赛道设置模拟考核,为每名选手配备4名志愿者组成“临时班组”,进行班前会、项目实施、班后会和文案总结,通过实战考察班组长的综合能力。有色金属赛道设置安全风险识别、现场设备勘察、作业过程控制、信息网络建设等项目,具有较强的实景实战风格。建材赛道模拟班组长日常工作环境,通过“班组管理创新、精益生产、安全生产、班组7S管理效率提升、六西格玛质量管理”五个维度,全方位考察班组长的职业素养。在决赛阶段,认真组织复赛选出的160名选手赴长春参赛,同时做好参赛组织保障工作,各赛道组织媒体团,全程跟踪、记录、报道、宣传。决赛开始后,各赛道选手奋勇争先,取得良好成绩。
三是构建体系,形成生态。竞赛只是手段,提升才是目的。我们一方面重视竞赛的“考试结果”,一方面更注重平时的“学习成果”,把大赛看作促进班组水平提升的良机,许多参赛企业对选手出台专门的奖励政策,进行专门的针对性培训,层层开展选拔赛,确保优中选优,收到了赛一场、选一批、促一片、强一行的效果。我们还注重开发竞赛“周边”。机械行业结合大赛开展“中国机械工业好班长”论坛,组织行业专家、优秀企业家、优秀班组长进行交流研讨,探索班组长提升之道。经过多年实践,赛事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化,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行业班组长的“学练训、赛考评、奖宣用”于一体的培养选拔、考评、激励机制,形成了良好的班组建设生态体系。“中国铜业杯”竞赛影响扩大到海外,2023年首次举办了来自几内亚、秘鲁、赞比亚、刚果(金)、蒙古、巴基斯坦6个国家的海外企业属地班组长综合管理技能竞赛。2024年竞赛范围进一步扩大,有来自埃塞俄比亚、巴布亚新几内亚、巴基斯坦、刚果(金)、几内亚、蒙古、秘鲁、赞比亚8个国家、12家海外企业、72名选手参赛。为推动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四是转化成果,培育人才。首届“红旗杯”决赛结束当天,我们即组织召开机械、钢铁、有色金属、建材四条赛道获奖选手座谈会,交流竞赛心得,总结竞赛经验,转化竞赛成果。为响应红旗杯竞赛《倡议书》,机械冶金建材产业参赛班组长第一时间发表《宣言书》,提出坚定忠诚,做强国建设的主力军;精研技能,做改革发展的促进派;实干争先,做时代风尚的引领者。多年来,这一赛事成为各级工会抓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,企业培养班组长和后备干部的重要平台,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前沿阵地。通过大赛为企业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拔尖人才。据了解,近年大赛获奖选手80%已经走上企业管理岗位,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坚力量和生产中的技术骨干。
五是扩大宣传,弘扬精神。全国首届“红旗杯”竞赛中,各赛道根据实际情况,赛前做好宣传预热,赛中采用现场直播、跟踪报道等方式,在工人日报、中工网、学习强国、学习强会、职工之家APP等平台载体,以及各协会(联合会)官微、行业媒体、竞赛举办地媒体和企业宣传平台共推送报道超过200条,触达产业职工超过300万人。决赛阶段组织媒体团,全程跟踪、记录、报道、宣传。同时利用“讲工匠故事 展劳模风采”主题活动和各类宣传媒体渠道,讲好班组长故事,深入挖掘、广泛宣传优秀班组长典型事迹,激发广大产业工人产业报国之志。
以上成就的取得,一是领导重视,高位推动。从全总到产业工会再到各委员单位企业,各级领导给予了全方位指导。二是企业给力,高度支持。很多企业在生产紧张的情况下,抽调优秀选手脱产培训备赛。三是班组长用心,高水平参赛。复赛选拔时出现很多“独角”企业,如机械赛道前200名,有120名出自一汽集团。同时由于经验不足,也留有一些遗憾。例如赛道分类不清,一些企业选手报错赛道,错失良机。潍柴铸造的选手大批报名到钢铁赛道参赛,结果就像是高考报错志愿,致使高分选手落榜。另外,初赛、复赛、决赛阶段采用不同的赛制,针对性、连贯性、一致性不足,也使有些优秀选手无所适从。
困难是用来克服的,遗憾是用来弥补的。竞赛有周期,学习没有终点,“红旗杯”竞赛闭幕了,班组建设的这面“红旗”永远飘扬。在以后的工作中,我们有信心将这一赛事打造成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的响亮品牌,通过竞赛造就大批堪当发展新质生产力、建设制造强国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大任的卓越班组长。
1980年,第一机械部、中国机械工会颁发《机械工业班组工作条例》。1985年,全国总工会发出《关于加强企业班组建设的通知》。40多年来,机械冶金建材系统班组建设不断推进,“红旗杯”竞赛使这项传统工作再创新高。下一步,我们将以“红旗杯”为平台,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学习型企业、班组、团队,以骐骥良马带动千军万马,让更多的工人提升技能,让更多的人才充分涌流,为建设制造强国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产业力量、工人力量。

